演中方丈開示

• 不斷地「否定、否定、再否定」

有些人會問:師父啊!我看了兩三天都看不到甚麼東西耶?怎麼沒有東西呢?有某某師姐說她看到光、宮殿!還有的看到一團東西在那邊轉啊轉,那為何我卻看不到呢?這些甚麼有東西在轉的、烏漆墨黑、發光的…等等,都是我們的心相,你一執著它,就被它牽著鼻子走了,但你卻可能還洋洋得意。比如:有的人看到觀音菩薩、見到宮殿……,有些人做心得報告,就談第一天看到了甚麼,第二天又看到甚麼,講得大家羨慕的不得了。有些人就會來問:為何別人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,看到那麼多東西,但我卻連一個影子都沒看見?

其實,在作工夫時,不論何種影像出現,當你跟著它後面追時,它就會一直變化,可能會變成你最喜歡的東西。這些影像是什麼呢?它們是阿賴耶識的種子起現行,當你一執著這些種子,你就「著境」了,必須即刻再回到「拖死屍是誰?」這個話頭上。任何時候,身心如何變化,心相跑出來時,都要即刻「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」,把它砍掉。
參禪從一開始就要「否定、否定、再否定」,不管身心出現什麼,都要把它否定掉,包括當你感覺自己參得不錯覺時,也一樣要否定掉。亦即,一路將「拖死屍是誰?」一而再,再而三的追究下去,這樣就對了。

初參禪時,就好比你遺失了一個等同生命般重要的東西,這東西不見了,你的生命也完了,此時,你能不著急嗎?絕對不會的,你一定一邊找、一邊疑著,到底這個東西在哪裡呢?整個屋子都找遍了,但就是找不到,越找不到,心裡就越緊張、越著急。倘若你一邊找,心裡還很平靜,那麼這個東西對你來說,就一點都不重要。同樣的,若是你提問「拖死屍是誰?」全然沒有這種緊張、迫切感,那麼參起禪來,就沒有力量,且提問久了,就會變得像催眠一樣,開始打盹了。在參禪時,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正是由於「拖死屍是誰?」,對你一點都不重要;反之,若將「拖死屍是誰?」視同生命般要緊,則參起禪來,疑情便會很快生起來。

這又好比,你不斷地找著一樣東西,從早上找到晚上,卻仍找不到,此時,你的身體已經很疲憊,你告訴自己,先休息一下吧!於是,便躺在沙發上,閉著眼睛,但此時,心裡卻有一股很想把它找出來的力量持續存在著。雖然你的身體休息了,腦筋不動了,但那種不甘願的力量,卻還是不停醞釀著「到底這個東西在哪裡呢?」。同樣的,剛開始參禪,就要帶著這種迫切心,把「拖死屍是誰?」不停地提問,就像找東西一樣。

在日常生活中,若對一件事弄不明白,卻又很想把它搞清楚時,就會感到胸口悶悶的。而參禪也是一樣,會感到胸口很悶,那要悶到何種程度呢?參禪時,感到悶的時候,要繼續再參下去,此時,會感覺有一顆熱鐵丸卡在胸臆間,要吞也吞不下去,想吐又吐不出來。
上面已提及,就像找一樣很寶貴的東西,你一直問著「到底在哪裡?」,找到最後,卻還是找不到,最後你躺下來休息時,腦筋不動了,但心裡卻悶悶的,一直醞釀著,不疑自疑。參禪也一樣,當胸臆間一直很悶熱,你提個話頭都很辛苦時,然後只有輕輕地覷著,不用再提話頭,行深……放鬆……,這時,「不疑自疑」的力量就在此時發生作用。它的原理就和我們找東西一樣,只是,找外面的東西是有形有狀的,有一個目標可以找;而參禪的困難在於,沒有一個有形有狀的東西可抓,一切都要否定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