毘盧遮那七支坐法
1998 年 9 月
慧門禪師講於佛教力行學院
釋道陀 婉玲整理
今天跟各位談禪修時要如何調整身心狀態,才能使我們易於進入禪定,有效修持自己選定的法門。
一、禪修要點
禪修或打坐時,要注意些什麼呢?以下幾點說明:
(一)環境:空氣要流通,光線、溫度、濕度需適中,穿著宜寬鬆、舒適等。
(二)身心:睡眠、飲食、動靜應適度。坐香時間的長短、一天坐幾支香等,要因應氣候、季節而有所調整。
(三)生理狀況:在身體不適,如頭痛、鼻塞、胃痛、腳痛、肚子痛時,應 適度休息,不必勉強打坐。
(四)蒲團高低:上坐後,隨個人身體結構,調整蒲團的高低和軟硬度。(五)打坐姿勢:除非身體上的限制,最好採毘盧遮那七支坐法的正確坐姿。
坐姿對修行的影響最直接,當下就會產生作用力。我們常用的「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」,就是「毘盧遮那七支坐法」,亦稱「大日如來七支坐法」。梵文中,「毘盧遮那」是現在進行式的動詞,意思是:只要按照毘盧遮那佛的坐法,身心就會開始朝著一個方向變動。
怎麼變動?「毘盧遮那」梵文的意思,是「使之明亮」、「使之清淨」,就是促使我們走向並達到明亮與清淨的狀態。所以,毘盧遮那七支坐法,能使身心恢復到原本真心的明亮與清淨。由此可知,毘盧遮那七支坐法對禪修、修定、修慧的重要性。毘盧遮那佛透過這種坐姿,勤修而成佛,所以就以他來命名。
以上五點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身心的穩定。身心能否穩定,決定我們是否能從散亂心至一心,達無心,再超越無心。一切外緣事物,一旦與身心有所接觸,都會影響修行狀態的好壞,功力的進退,甚至影響整體共修氣氛。
二、根本氣 支分氣 精微氣很多人發現,平常不修行時,整天嘻笑玩耍,都沒有什麼病;一旦想要盤腿打坐時,卻好像什麼毛病都跑出來了。為什麼?因為一盤腿,七支坐法一坐,身體裡的根本氣就會流動變化。一般我們認為的「氣」,是指有形的呼吸,其實這是很粗的氣;有些人修行到後來,會有胎息、龜息等。而藏傳佛教講的「氣」,則比胎息、龜息還要微細,它包括根本氣和支分氣;而根本氣中任何一種,又包括了五精微氣,它們之間會互相起作用。